顧保孜
2020年05月19日15:23 來源: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1976年1月15日,“周恩來同志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鄧小平致悼詞
韓宗琦擔負起晚輩的責任。為周恩來理了20余年發(fā)的北京飯店的朱師傅,為周恩來理完了最后一次發(fā)后,悄悄地將一縷灰白頭發(fā)保存了下來
1976年1月8日中午,送周恩來遺體的車隊從北門開進了北京醫(yī)院。
周恩來遺體運到北京醫(yī)院太平間后,醫(yī)護人員和警衛(wèi)、秘書兵分兩路,分頭處理后事:第一路即醫(yī)護人員對周恩來的遺體進行解剖;第二路即身邊人員去為周恩來準備壽衣與骨灰盒。
遺體解剖,也是周恩來的遺愿。他曾說過希望他死后,醫(yī)院要做病理解剖,以利于弄清楚癌癥的發(fā)展和死亡原因,為醫(yī)學事業(yè)作最后的貢獻。
根據(jù)負責遺體解剖的北京醫(yī)院副院長韓宗琦回憶:“當人們慢慢將被單掀開,露出總理消瘦的面容和腹部的幾處手術傷疤的時候,大家的心里都十分難過,當報告各個主要的臟器都有癌瘤轉移的時候,有人再也忍不住哭出了聲音!
遺體解剖后,接下來就是理發(fā)、化妝整容、穿衣等身后的事務。
北京飯店的朱殿華師傅一直想為住院的周恩來理發(fā),可是都被周恩來婉拒了,結果周恩來整整8個月沒有理發(fā)刮胡子。直到周恩來逝世,朱師傅才接到了去理發(fā)的通知。他說什么也不相信這個噩耗,帶著徒弟趕到北京醫(yī)院,結果是在太平間里見到了永遠沉睡的周恩來。而眼前這個“脫了形”的周恩來他幾乎認不出來了。
韓宗琦在一邊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千萬,多涂肥皂,刀子弄快一點,手法輕一點,千萬不要把總理的臉給刮破了任何一點!
朱師傅握著一把刮胡刀,望著周恩來的遺容,心里好似翻江倒海,手中這把刮胡刀好像是一把歲月之刀,先是刮去了黑胡須,又刮去灰胡須,再刮去白胡須……不大一會,周恩來的臉上干干凈凈了,沒有一處破損。
朱師傅完成了一個高難度的整容任務,直起腰,望著周恩來遺容,眼淚又流了出來,因為他知道,這是他最后一次為周恩來理發(fā),也是最后一次看見周恩來的面容。他在打掃地上頭發(fā)時,特意將一縷灰白頭發(fā)悄悄地收了起來,他想保存周恩來一縷發(fā)絲以寄托自己的無限思念。
在朱師傅為周恩來理發(fā)時,衛(wèi)士長張樹迎和衛(wèi)士高振普等人也從西花廳把周恩來的衣服找來了。
當時,鄧穎超明確地告訴衛(wèi)士們:“不要做新衣服,要選總理平時最喜歡穿的、現(xiàn)有最好的衣服!苯Y果工作人員在周恩來穿過的所有衣服里找來找去,不是太舊就是有補丁,而且內(nèi)衣和內(nèi)褲幾乎沒有不打補丁的。最后只能選了一套周恩來冬天穿的灰色中山裝,雖說舊了些,好歹沒有補;一件布襯衣,也已穿過多年,不過換了領子和袖口。這幾件衣服,有的穿了幾年,有的甚至穿了十幾年。當他們把衣服選好后請鄧穎超認定時,鄧穎超含著眼淚點點頭說:“這是恩來的作風,平時為他添置一件衣服都很難,他死后咱們還是要尊重他,不要為他浪費錢了,新的舊的都一樣,最后一把火都要燒掉的。這樣做也許有人會責怪你們,那也是暫時的。”
工作人員把準備好的衣服,用一塊使用多年的紫色布包好,送到了北京醫(yī)院。韓宗琦接過包袱,打開一看,頓時就火了,這些衣服竟然沒有一件是新的。他不由得氣憤地沖著周恩來的衛(wèi)士們喊道:“你們這是什么意思?你們想干什么?怎么拿來這樣的衣服?為什么不做新的?……我自己出錢給總理做行不行?……你們跟總理那么多年,你們對得起他嗎?!”
張樹迎、高振普等人聽著他的這番指責,無話可說。因為他們知道韓宗琦父輩和周恩來、鄧穎超有著深厚的交情,韓宗琦也算是周恩來、鄧穎超的一位晚輩。這一次,他主動請纓,要求負責周恩來的后事,已經(jīng)不完全是出自一個醫(yī)生的責任心,很大程度上他覺得自己是晚輩,應該盡自己的孝道。
韓宗琦漸漸平息了火氣。他也知道,周恩來最后連一件新衣服也沒有穿,衛(wèi)士們心里也很難受,也很不是滋味,沖他們發(fā)火也沒有用。后來韓宗琦知道鄧穎超是為尊重周恩來生前節(jié)省的習慣,不得已而為之,他這才無奈地收下了“壽衣”。
換完衣服,就該最后一項——化妝。
由于長期遭受疾病的折磨,周恩來已經(jīng)非常消瘦,眼眶兩頰塌陷得很厲害。對于周恩來的整容,鄧穎超曾經(jīng)對韓宗琦專門做過交代:“不要把恩來整理得像擦胭脂抹粉這種,要帶一些病容,因為他是病了那么久的一個人!
夜間11點鐘,經(jīng)過理發(fā)、穿衣、整容及化妝后的周恩來遺體被安放到北京醫(yī)院那間只有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里,前面沒有過道,一扇門直通戶外。周恩來遺體停放在屋子中間,四周放著塑料盆花,緊貼四壁放著幾層花圈。除了站立幾個守靈人員外,所?臻g僅夠吊唁者成單行走一小圈了。
這個條件十分簡陋并且十分狹小的太平間,就是首都各界向周恩來遺體告別的靈堂。
鄧穎超前去審查,結果她老人家流著眼淚,滿意地點了頭。特別是周恩來的遺容,沒有上胭脂,只是上了一點點色。讓人一看,雖然帶有生病的樣子,但神態(tài)十分平靜,好像安睡一樣。
緊接著,西花廳的工作人員與周恩來治喪辦公室的同志一起去八寶山革命公墓選購骨灰盒。那里的負責人拿出兩種骨灰盒來,一種裝飾性的東西較多,價錢較貴;另一種便宜,花色也可以。他們覺得貴的那種顯得不太素雅和莊重,便決定依據(jù)周恩來和鄧穎超的喜好買那種便宜的。不想那便宜的當時只剩兩個:一個掉了一塊漆皮;一個是漆皮完整,但盒蓋不太好用,開起來有點費勁。他們想骨灰裝進去后是不會經(jīng)常打開蓋的。就選擇了漆皮完整但開合不便的骨灰盒。
回來后,張樹迎和高振普向鄧穎超做了匯報,并請她過目。鄧穎超說:“不用看了,全權委托給你們了。骨灰盒只是一種形式,沒必要那么講究。”
為避免大批親屬來京參加吊唁,鄧穎超特意口述了一份電文,告訴外地的親屬們聽到周恩來逝世的消息后不要來京。電文大意是:人已經(jīng)死了,親屬來了非但沒有什么意義反而是一筆浪費,還不如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去工作,這才是對死者的最好紀念。她還交代說:“等我死的時候也不許他們來北京。”就這樣,周恩來家鄉(xiāng)淮安與在外地工作的親戚們接到電報后,按照鄧穎超的電報的意思都沒有進京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