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2019年05月28日15:08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論壇
指揮紅軍突破敵人封鎖線
1934年9月,中央蘇區(qū)北線和東線的防御陣地相繼被敵軍突破,蔣介石準備在10月下旬、中央紅軍突圍前夕,向中央蘇區(qū)發(fā)動總攻。紅軍通過偵察和破譯敵人無線電通信,已察覺到敵人即將采取重大軍事行動,決定將突圍行動提前一個月,在敵人發(fā)起總攻前沖出包圍圈。
經過苦戰(zhàn),中央紅軍終于突破了敵人三道封鎖線。蔣介石急調40萬大軍,分成三路,前堵后追,企圖消滅我軍于湘江、漓水以東地區(qū)。此時,軍委縱隊離湘江渡河點僅80余公里,但由于騾馬、輜重過多,行進緩慢。敵“追剿”軍陸續(xù)趕到,向紅軍發(fā)起攻擊。紅軍在湘江兩岸與優(yōu)勢之敵血戰(zhàn)5晝夜,終于掩護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于12月1日渡過湘江。雖然突破了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湘江東岸的企圖,但是自身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中央紅軍由出發(fā)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余人。這是“左”傾錯誤路線自長征以來實行消極避戰(zhàn)、逃跑主義的嚴重惡果。這樣,部隊的指揮實際上由周恩來擔當起來,支撐著困難的局面。
為遵義會議勝利召開和圓滿成功作出了杰出貢獻
中國共產黨于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是長征中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史稱“遵義會議”。對于周恩來在遵義會議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毛澤東曾多次予以肯定。
召開遵義會議的基本條件就是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獲得休整時間。在遵義會議上,周恩來全力推舉毛澤東領導中央紅軍,對確立毛澤東在黨內軍內的領導地位起了重要作用;遵義會議后,周恩來又全力維護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保證了黨和紅軍領導核心的穩(wěn)固。遵義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經驗教訓。會上,周恩來就軍事問題作副報告,他指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錯誤,并主動承擔責任,作了誠懇的自我批評。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發(fā)言,著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以及博古在總結報告中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辯護的錯誤觀點。毛澤東發(fā)言后,周恩來旗幟鮮明地表示贊同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竭誠推舉毛澤東為我黨我軍的領袖。他指出,只有改變錯誤的領導,紅軍才有希望,革命才能成功。周恩來的發(fā)言和倡議得到了與會絕大多數(shù)同志的支持,由于周恩來當時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又是對紅軍有著最高指揮權的“三人團”成員,所以周恩來的態(tài)度對會議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對確立毛澤東在黨內軍內的領導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遵義會議經過激烈的爭論,在統(tǒng)一思想的基礎上,委托張聞天起草了《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并由常委審查通過,肯定了毛澤東關于紅軍作戰(zhàn)的基本原則,否定了博古關于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會議決定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由張聞天接替博古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朱德、周恩來負責軍事指揮,毛澤東協(xié)助周恩來負責軍事指揮。1935年3月又成立了以周恩來為首,毛澤東、王稼祥為成員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這是周恩來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形成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中國革命的轉折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