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濱 陳靜思 付寶
2018年08月20日17:16 來源:人民網(wǎng)-中國經(jīng)濟周刊
9月8日,北京西便門的一家西餐廳。一位70多歲的老人迎面走來,樸素的裝扮、淡然的微笑和優(yōu)雅的步伐,讓人看不出她已屆古稀之年。
她就是周恩來的侄女、沈鈞儒的長孫媳婦周秉德。
從伯伯的點滴談起,從豐澤園到西花廳,中南海時的年少往事,讓一個少年秉德的形象清晰呈現(xiàn)。
豐澤園的回憶:我在毛主席家吃飯
1949年,12歲的周秉德進了北京。
“我是1937年出生在哈爾濱的,隨著東三省的淪陷,父親周同宇(恩壽)帶領全家搬到了天津。1949年6月份的時候,隨父親來到了北京!
初入中南海,小秉德詫異于一個個的院門、一排排的古柏。在這個皇帝的御花園,她懷著忐忑的心情要見當大官的“七伯”。
她的目的地是豐澤園。在這個園子里,東邊的北院住著毛澤東,周恩來就住在東邊的南院。
“讓我仔細看看你長的像誰?嗯,我看又像爸爸又像媽媽!你叫什么名字?”周恩來親熱地把小秉德拉到了身邊。
“大爺,我叫周秉德。”
“就叫我伯伯吧。你七媽去上海了。毛澤東伯伯就住在前面,他工作忙,不要去打擾他,好嗎?”
60年后,當周秉德回憶起與伯伯的第一次見面,恍如昨日。
周秉德在中南海最早認識的小朋友是毛澤東和賀子珍生的女兒嬌嬌(李敏)。“當時我們都是十二、三歲的小姑娘,一起玩、學自行車、跳舞、在湖邊一起轉(zhuǎn)、一起捉小魚小蝦。”
沒想到,這些“小魚小蝦”被孩子們當做“貢品”送給毛主席,毛主席讓廚師做湯,加幾個菜,孩子們就和毛主席一塊吃起午餐了。
“毛主席最愛吃苦瓜,告訴我們說吃了苦瓜才能吃苦,不吃苦瓜不能吃苦,不吃辣椒就干不成革命。在毛主席家吃了好幾次飯,幾乎每次都有一盤紅燒肉或者苦瓜。”
周秉德回憶說,“毛主席是一個有魄力、有豪氣的偉人。小學畢業(yè)時,我自制了畢業(yè)留念的紀念冊,讓老師和同學們寫下留言和姓名作紀念。大家不是把名字寫的很小,就是翻過幾頁之后再寫上。我把紀念冊拿過來請毛伯伯簽字,他在第一頁就給我寫了‘好好學習 毛澤東’七個大字!
“1949年底,伯伯的家搬到西花廳,雖仍在中南海,但距豐澤園遠了,我就很少去看望嬌嬌他們了!
從此,周秉德在這個中國最神秘的紅墻大院開始了長達15年的生活。
不搞特殊化:周門各房盡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