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周恩來答問錄》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部答問錄,收錄了周恩來同志1936年至1971年期間接受中外記者采訪以及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談話、答問、散發(fā)的聲明等文稿64篇,約30萬字;書中同時收錄83幅珍貴歷史圖片,圖文并茂。
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在江蘇省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的一個“紹興師爺”之家。他自幼在嗣母陳氏的指導下學習經(jīng)典名著,打下了扎實的文化根底。
(《世紀風采》授權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發(fā)布,請勿轉(zhuǎn)載) 1920年11月7日,周恩來在上海搭乘法國郵船“波爾多斯號”前往歐洲。這一路途經(jīng)西貢、新加坡,穿越馬六甲海峽,橫渡印度洋,再經(jīng)紅海和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12月中旬到達法國南部的著名港口——馬賽,歷時36天。
周恩來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許多場合講話都強調(diào)“談點個人意見”,或“跟大家商量”,注重互動交流。他的這種商量征詢的說話方式,既彰顯了其平易近人、謙虛謹慎的高尚品質(zhì),也取得了一言重于九鼎之寶的效果。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日內(nèi)瓦會議。4月24日,抵達日內(nèi)瓦。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抵達重慶的經(jīng)典瞬間:揮手之間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周恩來陪同下抵達重慶,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 編者按:《紅巖春秋》刊載蒲曉蓉文章《竹針背后的歷史細節(jié)》寫道,1945年的重慶談判,周恩來提前數(shù)天對毛澤東抵渝后的警衛(wèi)、住房、飲食、交通等方面,一一做了無微不至的部署安排。除了加強警衛(wèi),周恩來還為怎樣設計好毛澤東的第一印象苦思冥想,最后決定向毛澤東推薦考克帽。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來農(nóng)歷45歲生日。他在重慶紅巖村寫下《我的修養(yǎng)要則》以明心志,其中第一條就提出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上小學時,周恩來就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天津南開學校,周恩來立下五個“不虛度”的準則,第一條就是“讀書不虛度”。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發(fā)布,請勿轉(zhuǎn)載) 一代偉人周恩來出生于書香世家,根據(jù)當時的習慣和傳統(tǒng),他要取好多名字。后來從事革命事業(yè)后,又由于斗爭的需要,還用了一些化名,這些名字都有一定的來歷或有趣的含義。